Saturday, April 13, 2019

读后感之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1、2以及情商课——《为你自己活一次》



有人说,要认识一个人有两种方法:一是和他相处聊天;其二就是阅读他的著作。对于这位作家,我自认没有这个福分可以和他静距离接触,所以我选择了第二种方式来认识他。我在一场讲座里听到他提及关于自己出书的经历时,有一部分让我十分深刻。他亲口声称自己有多么不愿意地被编辑要求把自己的脸当成书的封面。所以,在第一本说话之道,他用雨伞把自己的口遮住了、第二本干脆把自己的脸用一种不起眼的颜色盖上了、到了第三本书,虽是看到脸,确实模糊的。关于这点,我可以很清楚的明白,作者不止心思细腻而且心防重重的。虽然他希望自己出的书可以大卖,却不希望读者因为支持他这位艺人而买他的书;相对之下,他更盼望读者因为他的文笔而为他的书买单。蔡康永的作品很多,其中一大部分都收录在网上,没有成书(我盼望有一天书商会愿意把这些作品都收录起来,成为合集)。在现今市场上充斥着满满的经商、食谱和教课书,我只能找到三本关于蔡康永的书籍。一心想要更认识这个人,纵然我对说话没有太浓厚的兴趣,我还是买下了它们并把他们读完了。

以一个在节目上说了十多年的主持人来说,那本说话之道简直就如太上老君八卦炉里的金丹一样,吃了让人说话功力得以提升。然而,在那些短短几页就一个小章节的篇幅来说,我觉得作者似乎想把很多的构想用蜻蜓点睛的方式带过,要得到书中的道理和精髓,必须要空白的部分加入自己的反省和领悟。读完了两本说话之道,我明白了为他一开始就声明这本不是教人如何说话的教课本,反像一本说话导航,只告诉你可以探索或求精的部分,至于要如何去改进,就看个人的造化了。说实话,读完了这两本书,我似乎忘记了里面的内容,又好像记得了什么似的。好像张无忌学张三丰的太极剑法时,全然忘记了却能变强了。(话说,自己的说话之道可否有进步,还请大家审核呢)

言归正传,我透过前两本书多认识蔡康永了吗?没有。书里,我看到了他的主持风格。一个小章配合一段弯弯的插图,一个标题,一个开场并以一篇小故事来陈述,最后以一句话来做一小节。不罗嗦,单刀直入,剩余的都是空白的空间。读起来一点都不吃力,反倒很轻松。作者虽然道出了自己对于说话的想法,却鲜少透露出自己的事情。很多都是以虚幻人物(晴天、子玉)来述说故事。或许是他所经历的事件加以改编,也或许是别人的故事。然而,我看到了他的心思细腻。别于很多的艺人作家,他们会以演艺圈的内幕来作为书中的卖点、甚至消费其他艺人来增加作品的阅读率。在蔡康永的说话之道1、2,我看不到这些蛛丝马迹。这让我更加佩服这位艺人。

若把《说话之道》比喻成在讲堂上作者给与的讲课,那么《情商课》就是一对一的交谈了。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情商课》。一样的格式,只是,这次距离更为接近。虽不像没有隔膜的交谈,却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诚恳和肺腑之言。这本书的目的主要是探讨做自己这个课题。最让我深刻的是他提及关于如何制造一个分身来与自己对话,谈论各种情绪上起伏并从中更认识自己。往往当我们不断与第一人称去看待事情的时候,难免会越看越遭,甚至陷入情绪的漩涡里无法自拔。唯有当我们用分身的角度(第三人称)回看自己的处境时,很多事情似乎就自然地迎刃而解了。蔡康永没有在书中列出应该和不应该这两种清单,反倒以各种不同的故事和环境来指出各种情绪管理的方式。自认情绪暴躁的我,本以为在书中会一直中枪,却在读完最后一页后依然没有丝毫被责备的感觉(不知道是不是好事 >.< )。然而,我却在书中摄取了我所需要的方针和妙方。作者还提及的另一要点就是沉默的陪伴。这点过去深怕冷场的我开始享受空白和沉默的美妙。对于朋友来说,有时候一次沉默的陪伴胜于嘈杂的安慰和劝诫。同时,我也明白到交流不是把自己的观念硬生生地钻入对方的脑子里。这么做只会招来两败俱伤的局面。有时候,以一种自助餐的陈设更能让双方在交谈中彼此收益也让聊天的程序更为流畅。

最后,我没有在这三本书中走入作家的内心世界,然而我却在他的文字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可能是这三本书的主题,所以他很规矩地按照主题道出了自己的对时间的看法,却冷冷地把自己给隐藏了起来。盼望他可以如他早期的网路作品,敞开心扉述说自己的生活和心理经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